Skip to content

杂记

皇朝德运

古代朝代建立时,都会从五行中选择一个作为皇朝德运,例如隋朝是火德,唐朝是土德,宋朝是火德。

另外,皇朝的正色一般会选择德运对应的颜色,例如唐朝是土德,遂以黄色作为正色,其龙袍也为黄色。

“死”的不同叫法

  • 皇帝:崩(驾崩,皇帝为普天之下唯一的天子,天子之死,有如天崩)
  • 士大夫、宰相:薨
  • 大臣:不禄(不能接受俸禄,意为已死)
  • 平民:死

洛阳

洛阳之名取自洛水,古代称水之北为阳,洛阳位于洛水之北,故称洛阳。

除洛阳之外,还有很多以“阴阳”为名的地名:

  • 沈阳:辽宁省沈阳市,地处沈水(现称浑河)以北
  • 咸阳:陕西省咸阳市,地处渭水(渭河)以北,九嵕山以南
  • 贵阳:贵州省贵阳市,地处贵山以南
  • 濮阳:河南省濮阳市,地处濮水以北
  • 江阴:江苏省江阴市,地处长江以南

书中自有黄金屋,书中自有颜如玉

来自北宋第三任皇帝宋真宗的《励学篇》。全诗为:

富家不用买良田,书中自有千钟粟。

安居不用架高楼,书中自有黄金屋。

娶妻莫恨无良媒,书中自有颜如玉。

出门莫恨无人随,书中车马多如簇。

男儿欲遂平生志,五经勤向窗前读。

寺庙

寺庙其实是由“寺”与“庙”两个字形成的统称,其实在古代有着很大的差别。

寺有两种含义:

寺是政府的职能机构,例如大理寺(注意,大理寺并不是一个寺,而是一种寺),用于处理案件用的。

唐朝时,佛教盛行,为了存放佛经和僧人讲经传道而专门修建的建筑,称之为寺。如白马寺,因为用白马驮送经书到寺内,因而得名。

西安的大雁塔是著名的佛塔之一,为唐玄奘保存佛经而建,位于大慈恩寺内。

庙,作祭祀用,祭祀的对象为两种:祖先和神。

孔庙用于祭拜孔子,关帝庙用于祭拜关羽,此为祭祖。

城隍庙,观音庙、土地庙等,此为祭神。

古代的王、皇帝会建自家的庙,称为“太庙”,用于供奉祖先帝王,帝王死后,在太庙祭拜时称呼的名号,称为“庙号”,如李世民称“唐太宗”,这里的“太宗”即为庙号。

古代皇帝在遇大事时,往往要告于太庙(告知祖先),议于明堂(朝会的地方)。因此“庙堂”泛指朝廷,北宋名相范仲淹说:“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”,这里的前半句指的就是在朝廷当官的应该要心系百姓。

另外,“庙”字是简体字的写法,古代的“庙”字一直写作“廟”(包括日本、韩国都是这样写),国内的寺庙也是使用古代写法,可不要读错了哦!

朝野

朝野也是由“朝”和“野”两字组成。

“朝”指朝堂,皇帝上朝的地方,代指朝廷。野指民间。

古代君王上朝的地方,称为明堂。详情请见:https://zh.wikipedia.org/wiki/%E6%98%8E%E5%A0%82

“仿宋”字体的由来

仿宋字体指的是仿照宋朝雕刻书法风格而创造的字体,它参考了宋徽宗赵佶的“瘦金体”。

“嫡”与“庶”

“嫡”指的是正妻所生子女,“庶”指的是妾所生子女。

中国古代的继承制度是嫡长子制度,指正妻的长子优先获得皇位继承权。

“庶出”指由妾所生。

酒泉市

酒泉是甘肃省面积最大的城市。“酒泉”名字的由来:史书记载,汉武帝元狩二年,骠骑将军霍去病西征重创匈奴,汉武帝大喜过望,派遣使者为霍去病送去御赐的美酒。霍去病欲将美酒与众将士共饮,但因酒少人多,于是将酒倒入泉水中,与全军共饮泉水。于是,此地便得名“酒泉”。

三公

三公指的是天子的三位佐政大臣,在不同朝代由不同的官员担任,官职名称亦有不同的叫法。如西周时,三公指太师、太傅、太保;东汉以太尉、司徒、司空为三公,又称“三司”(仪同三司,指的是具有重大贡献的大臣有三公一样的礼仪待遇)。

司马掌军,司空掌工建,司徒掌民生税赋。

司马,古代马匹主要用于军事,管理军马即为管理军事;司空即司工,管理工建事务;司徒即司土,管理土地、赋税等。

配享太庙

2023年高考,一位考生在出考场接受采访时说到,建议取消节假日的调休制度,在网络上引起热议,网友称其可“配享太庙”。

太庙是天子的家庙,一般供奉的是天子及其近亲。配享太庙指的是对社稷有重大贡献的功臣、皇后、宗室可以在太庙一同得到供奉,可以说是极大的殊荣。

个人理解“配享太庙”里的“配”字,并不是配得上、有资格的意思,而是通“陪”字,指作为皇帝的“陪供”(类似于陵墓的陪葬)。

列鼎制度

鼎是古代最常见的一种器具,除了作为煮食器外,鼎还是祭祀用的礼器,和陪葬用的明器(冥器)。

周朝时,周天子分封诸侯,会将鼎赠与诸侯,鼎是权威、制度的象征,列鼎制度是显示尊卑贵贱的一种排位制度。

列鼎制度规定周天子用九鼎,诸侯用七鼎,士大夫用五鼎,士用三鼎或一鼎。各个级别严格遵守列鼎制度,不可行僭越之事。

这里的“用”其实分为两种场景,一是日常饮食用,即天子饮食每日都用九鼎煮食不同食物,二为陪葬用,周天子的陪葬也是九鼎入葬,遵守列鼎制度。

因为鼎是一种煮食器,一般用来煮肉,所以就餐时会配套盛饭的器具,即簋。鼎与簋往往同时出现,鼎为单数,簋为双数,规则是:九鼎八簋,七鼎六簋,五鼎四簋,三鼎二簋,一鼎无簋。

封建亲戚,以藩屏周

周武王在伐灭商朝后,分封天下诸侯,被分封者基本都是武王的宗室或亲戚,以这种方式来保护周的统治可以千秋万代。

冠服制度

礼乐

古人(指贵族阶级)制定了很多礼仪制度,并为之配备了相关的乐舞,可以说,有礼必有乐。

郡起源于战国时代,起初国家只有县,后来将偏远的不好管理的地方设郡,派人去看守,因此,郡的管理者称“守”,尊称为“太守”。后来,郡越来越大,就在郡下设县。

秦朝实行郡县制,在全国设立36个郡,郡下设县。

徙木立信

秦孝公时,商鞅在国内推行变法。当时秦国国内根本没有法治的概念,老百姓不相信官府。

为了增强老百姓对官府的信任度,顺利推行变法,商鞅将三丈之木立于栎阳城南门,并承诺如有人将木头从南门移至北门,赏金10金(秦国时没有黄金,这里说的金其实是黄铜)。

老百姓觉得奇怪,不敢行动。于是将赏金加至50金,终于有一人移动木头,果然获得了50金。

图穷匕见

成语,“见”通“现”。出自于荆轲刺秦,荆轲将地图慢慢展开给秦王看,展开到最后,匕首出现。

鸿沟

鸿沟在现代指非常明显的区分,人们常说:“不可逾越的鸿沟”。

鸿沟原来是魏国时沟通黄河与淮河的运河,后来在楚汉对峙时,刘邦与项羽约定,以鸿沟为界,中分天下。这便是成语“楚河汉界”的由来。

金屋藏娇

汉武帝刘彻的姑姑馆陶公主有一个女儿叫阿娇,馆陶公主本想讲阿娇许给太子刘荣(政治联姻),却遭到刘荣母亲栗姬的拒绝。于是,馆陶公主将目光转向了王夫人,将阿娇许配给胶东王刘彻,刘彻于是说:“如果能娶得阿娇为妻,我一定用黄金盖房子给她住”。

金屋藏娇在现代汉语中一般为贬义,意为婚外情,但是从故事的源头来看,金屋藏娇更倾向于一个爱情故事。

故剑情深

西汉汉宣宗的原配为许平君许皇后,大将军霍光为了巩固其势力,欲将其女霍成君许配给汉宣帝,让宣帝改立自己女儿为皇后。

汉宣帝是霍光扶持上位的,忌惮于霍光的势力,不便直接拒绝霍光。于是,汉宣帝拟立了一封诏书,书中说到:“在我贫微之时有一把很心爱的剑,如今找不到了,众位大臣谁能帮我找回来呢?”。大臣们看到诏书知道汉宣帝之意,遂放弃改立皇后之事。

现在,故剑情深用来形容结发夫妻情深意厚,也指不喜新厌旧。

直捣黄龙

黄龙府是金朝的腹地,岳飞想北伐一举攻下黄龙府,与诸君共饮。意为直捣敌人巢穴。

不入虎穴,焉得虎子

班超。

假虞灭虢/唇亡齿寒

不鸣则已,一鸣惊人

网开一面

网开一面是形容商朝开国君主汤的仁德,相传商汤外出游猎时,在郊野中看到四面张开的网,张网之人祷告四方飞禽走兽都到网内,汤认为这样会将鸟兽补尽,于是将网撤掉三面,只留一面,并祷告说:“愿意往左的往左,愿意往右的往右,不听从命令的才进我的网吧!”

因此,网开一面多形容宽大处理、仁德、从轻处理等。

当时的商汤正准备攻桀灭夏,因此可以认为这种做法是在向世人展现自己的仁德,以获取更多支持。

围魏救赵

胡服骑射

尊王攘夷

作法自毙

秦孝公时期,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,使得秦国变成强国。但是,商鞅所行新法非常严苛、残酷,不近人情,全国上下的人尽管因此而获益,但是也沦为了无情的执法工具。除此之外,新法的执行还触动了老贵族阶级的利益,导致老贵族们对商鞅是恨之入骨。

于是,在新法执行过程中,老贵族们想尽各种办法阻挠商鞅,甚至撺掇太子嬴驷(秦惠文王)违法,因为嬴驷是太子不便处罚,因此对嬴驷的老师公子虔处以黥刑。

待到秦惠文王当政时,老贵族阶级对商鞅实行了疯狂的反扑,商鞅不得已只能逃跑,逃至边境时,商鞅想要留宿,却被店家索要身份证明,商鞅拿不出身份证明,店家害怕连坐无论如何都不给商鞅入住。于是,商鞅感叹到:“新法的严酷竟然到这种地步了”。

商鞅最后逃至魏国,后又被驱逐回秦国,在回到封底后,商鞅不得已反叛,最后战死,尸体被送回咸阳五马分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