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ip to content

说文解字

古代部族之间,为了隔绝开来,在边界处将土累高,为封。因此,封等同于累土。

封土所围成的疆界,称为“邦”。至汉高祖刘邦之后,由于忌讳“邦”字,故改称“国”。

封建

封建指“分封土地,建立诸侯国”,先秦时代(夏/商/西周/东周(春秋/战国))的君主都是实行分封制,因此可以说先秦时代为封建时代。

但是,自秦朝大一统后,权力高度集中到中央,此时其实已不存在分封诸侯了,因此不符合狭义上封建的含义。

尹、君

尹字在商朝时就有了(商朝第一个国君商汤的贤相就叫伊尹),商朝甲骨文中,尹字是一个人手持权杖的样子,意为治理,后来又引申出官吏等含义。

君字是尹与口的组合,尹为治理,口为发号施令,所以君是一个名词,意为“发号施令的治理者”。在先秦时期,君指国王手下的治世之臣,非国王之意(国王称“王”、“余一人”、“天子”(周朝))。后世由于权力高度集中,君引申为君王、君主、皇帝,指至高无上的统治者。

启字起源于甲骨文,为会意字,形似用手开门,因此意为开启、启动的含义。

家字是宀与豕的组合,宀表示住所,豕是猪的意思。

家字是由甲骨文变化来的,在甲骨文中是房屋与雄性的猪(有明显的雄性生殖器)的组合。

贝、朋

贝指贝壳。古代贝壳非常稀有,早在商代时,贝壳就作为货币广泛使用,直到秦朝时,才禁止贝壳改用金属币作为货币。

凡从“贝”的字基本都与货币、钱、珍贵、贵族有关,如馈、赠、赏、赐、贿、赂、赐等等。

古人将贝壳用线穿起来使用,以五个贝壳为一个单位,称为“朋”。

至于朋为什么后来引申出朋友的含义,这其实有两种说法:

  • 一说五个贝壳为一朋,因为贝壳的连接关系紧密,后被引申为人与人关系紧密,即为朋友
  • 另外一种说法是,秦朝小篆的“朋”字,其实是“凤”字的含义,因为凤是神鸟,飞行时群鸟从者甚多,因此引申为朋党之意

表示都城、城市。

田、疆

田字最早出现于甲骨文,象形为阡陌纵横的一块块农田。

疆字左侧表示弓尺(商朝用于测量的一种形似弓的尺),使用弓尺将农田分割开来,意为划分疆域。

疆字原写为畺、畕。

冠是会意字,形似用手将帽子戴在头上。冠最早指束发用的装饰,后面引申出帽子的含义。

冠服制度 是中国最早的服饰制度,是体现尊卑有序、贵贱有别的一种形式(与列鼎制度等在本质上并无差异)。

冠有两个读音,读一声时一般为名词,表示束发装饰、帽子的含义;读四声时一般为动词,表戴帽子的动作。

古代男性在成年时会行冠礼,由受冠人的父亲为其加冠,因为此时的男性尚未达到身强体壮的状态,所以称 弱冠

与冠相关的成语:

  • 沐猴而冠:出自《史记·项羽本传》,项羽在灭秦后,分封天下后就回到楚都彭城了,并说出了有名的“富贵不还乡,如锦衣夜行”,被人评价“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,果然”。沐猴而冠指猴子戴帽子装扮成人的模样,贬义词,表示表里不一,徒有其表,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含义。
  • 冠冕堂皇
  • 怒发冲冠:头发直立起来把帽子都冲掉了,意为大发雷霆。
  • 衣冠禽兽:禽兽穿戴衣帽,意为穿人之衣,行禽兽之龌龊事。
  • 张冠李戴:姓张的帽子戴在了姓李的头上,意为弄错事实。

象形字,左边一撇与右边一竖形似两岸,中间是河流。

川就是河流的意思,但又因为江河两岸多以平坦的陆地为主,因而川又表示平原、草原的意思。川流不息、百川归海、海纳百川中的“川”指河流,一马平川中的“川”指平地。

与川有关:

  • 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”
  • 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

尗、叔、菽

音同叔,是豆类的总称,从尗的字大多有豆类的含义,如叔、菽。

尗象形为豆类的枝干与豆子,右侧的“又”象形为人,表示人弯腰捡豆子的意思。

叔字后来引申出少、小的含义,因此渐渐变成了现在的叔叔的意思,而菽字是后来造的字,用以与叔作区分。

汉代后,豆类的统称都称作“豆”了。详情请见“豆”字。

豆在今义里表示豆子、豆类,但是在古代,豆是一种容器,用来盛放食物、调料、肉类的食器。

“豆”字也来源于这个容器,几千年来几乎没有变化:

是不是很形象?

要想说清楚礼,必须先从“豊”字开始说,豊字下面是“豆”,是祭祀用的重要礼器,因此,凡从豊皆有礼器的含义。

礼字左边为“示”字,也是与祭祀相关。

禾字起源于商朝,象形字,形似谷类植物谷穗垂下的样子。

因此,禾是谷类植物的统称,所有从“禾”的字也基本表示谷类植物或表示种植类动词。如:稻、秧、穗、种、稼、穑。

稼、穑

从“禾”,既泛指农作物,也表示从事农耕活动。

阙指宫殿大门旁的高大建筑物,一般左右两侧各一个。因为可供登台远望,因此阙又称观。

下图为故宫的午门:

因为阙在两侧,中间大门为空,因此,阙一般又有“空缺”的含义。

因为阙是宫殿左右的建筑,因此阙又引申出宫殿、朝廷的含义。如岳飞《满江红·怒发冲冠》:“待从头,收拾旧山河,朝天阙”,这里的天阙指代朝廷。苏东坡《水调歌头·明月几时有》:“不知天上宫阙,今昔是何年”,此处的宫阙指代宫殿。